先達601
2014-01-24發布, 閱讀 32502次, 分類: 夏玉米
審定編號:皖引玉2018097 (豫)引種[2018]玉021 魯引種2017011號 陜審玉2013014號 (冀)引種[2017]1號


審定編號:陜審玉2013014號
特征特性:
夏播生育期97天。幼苗葉鞘淺紫色,葉緣紫色,幼苗綠色。株型半緊湊,株高275cm,穗位87cm,成株葉片數21片。花藥穎殼淺紫色,花絲綠色,果穗筒偏錐型,穗長20cm,穗粗5.8cm,穗行數16行,穗軸紅色,籽粒黃色,半馬齒型,出籽率87.6%,百粒重39.5g。
夏播生育期97天。幼苗葉鞘淺紫色,葉緣紫色,幼苗綠色。株型半緊湊,株高275cm,穗位87cm,成株葉片數21片。花藥穎殼淺紫色,花絲綠色,果穗筒偏錐型,穗長20cm,穗粗5.8cm,穗行數16行,穗軸紅色,籽粒黃色,半馬齒型,出籽率87.6%,百粒重39.5g。
經抗病性鑒定:
高抗莖腐病、穗腐病和小斑病,抗大斑病。
經品質分析:
容重749g/L,粗蛋白(干基)7.61%,粗脂肪(干基)3.90%,粗淀粉(干基)76.38%。
產量水平:
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74.9公斤。
栽培方式:
(1)適合中上等肥力地塊種植。
(2)播期:夏播區應在6月中上旬及時足墑播種。
(3)栽培密度:3葉期間苗、5葉期定苗,畝留苗4000-4500株左右。
(4)施肥:底肥施復合肥30公斤/畝,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0-30公斤/畝,注意氮磷鉀平衡施肥。
適宜地區:
適宜我省關中灌區夏播種植。適宜我省關中灌區夏播種植。
引種編號:魯引種2017011號
特征特性:
夏播生育期97天,比對照鄭單958早熟1天,株型半緊湊,全株葉片21片,幼苗葉鞘淺紫色,花絲綠色,花藥穎殼淺紫色,雄穗分枝6~11個。引種適應性試驗結果:株高287 厘米,穗位109厘米,倒伏率2.6%、倒折率0.0%。果穗筒偏錐形,穗長20厘米,穗粗5.8厘米,禿頂1.2厘米,穗行數平均16行,穗粒數512粒,紅軸,黃粒、馬齒型偏硬,出籽率87.6%,千粒重395克,容重749克/升。
夏播生育期97天,比對照鄭單958早熟1天,株型半緊湊,全株葉片21片,幼苗葉鞘淺紫色,花絲綠色,花藥穎殼淺紫色,雄穗分枝6~11個。引種適應性試驗結果:株高287 厘米,穗位109厘米,倒伏率2.6%、倒折率0.0%。果穗筒偏錐形,穗長20厘米,穗粗5.8厘米,禿頂1.2厘米,穗行數平均16行,穗粒數512粒,紅軸,黃粒、馬齒型偏硬,出籽率87.6%,千粒重395克,容重749克/升。
接種鑒定:
高感瘤黑粉病;中抗小斑病、矮花葉病;抗大斑病、褐斑病和彎孢葉斑病;高抗莖腐病。
品質分析:
粗蛋白7.61%,粗脂肪3.90%,粗淀粉76.38%。
產量表現:
2016年自主進行引種適應性試驗,平均畝產562.0公斤,比對照鄭單958增產9.3%,10處試點9點增產1點減產。
栽培技術要點:
適宜種植密度4000~4500株/畝,適合中上等肥力地塊種植。夏播區應在6月上中旬播種,留苗4000株/畝左右。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。
適宜種植區域:
在全省適宜地區作為夏玉米品種種植利用。
風險提示:
在瘤黑粉病高發區慎用。適當搶茬早播,挖掘品種的產量潛力,提高單產。注意防治玉米螟,減少因蟲咬造成的粒腐,提高品質。
引種編號:(冀)引種[2017]1號
批準文號:冀農告字[2017]2號
引種適宜種植區域:衡水市,石家莊市(含辛集市),邢臺市,邯鄲市,保定市(含定州市)和滄州市的適宜地區。
批準文號:冀農告字[2017]2號
引種適宜種植區域:衡水市,石家莊市(含辛集市),邢臺市,邯鄲市,保定市(含定州市)和滄州市的適宜地區。
引種備案號:(豫)引種[2018]玉021
主要性狀:
生育期101天。株型半緊湊,株高271cm,穗位高102cm,葉片數21片,花絲綠色。果穗筒偏錐型,穗長16.5cm,穗粗5.1cm,穗行數14-18行,穗軸紅色,籽粒黃色,半馬齒型,千粒重362.8g。
抗病鑒定:
中抗小斑病、高抗彎孢霉葉斑病、高抗銹病、高抗莖腐病、中抗瘤黑粉病、抗穗腐病。
產量表現:
平均畝產647.0kg,較對照鄭單958增產5.7%。
引種備案區域:
河南省玉米種植區。
栽培技術要點:
夏播6月中上中旬及時足墑播種,畝種植密度4500株左右,選擇中上等肥力地塊種植,科學施肥。
風險提示:
瘤黑粉病高發區慎用。適當搶茬早播。注意防治玉米螟。注意預防小斑病、莖腐病、彎孢葉斑病、銹病和穗腐病,注意預防熱害和寡照災害。
引種備案號:皖引玉2018097
公告號:安徽省農業委員會第115號
引種區域:安徽省淮河以北夏玉米區。